循环经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最新论断“学懂、弄
发布时间:2017-11-21 15:25 浏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11月20日,在2017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指出,在新时代,资源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在于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特别是要把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论断“学懂、弄通、做实”, 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顾秀莲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石。过去五年,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循环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困难。但是,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稳定扩大就业、促进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2.3万亿元,解决就业约3000万人,回收各类废旧资源2.6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2.1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多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2亿吨。
顾秀莲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实现经济持续以中高速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任务十分艰巨。在某种程度上讲,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之一。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2倍多,水资源产出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依然较为严重。2017年实行空气质量监测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四分之一,雾霾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功能退化、湖泊和黑臭水体污染、垃圾围城围村等问题。
循环经济必须通过“创新隧道”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首席政策专家齐建国指出,在新时代,循环经济的政策组合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政策层级的上移和正向激励主导转向双向组合激励两个方面,循环经济要“穿越环境高山”,必须通过“创新隧道”。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张帆介绍,过去五年,我国创新驱动循环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三五”时期,科技部将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固废资源化专项”,聚焦典型固废,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过程,着力解决协同控制、分质转化两大科学问题,突破固废源头减量与生态链接技术等六大环节关键技术,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介绍,工信部高举绿色发展大旗,制订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表示,接下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扶持、丰富市场机制、推动技术转化、建设示范基地等五个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循环经济新发展。钢板数控切割